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后口罩、防护衣等防疫物质需求暴增,尤其是3月下旬以来,虽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口罩的需求暴增,彻底打破了卫材的平衡,从最初的口罩机到熔喷布,再到纺粘布、热风布、ES纤维,甚至更上游的PE和PP切片,价格依次暴涨,卫品产业链一片混乱。大批原来依托卫品行业生存的设备厂、非织造布厂都纷纷转产各类口罩用设备和材料,很多理由的断供、订单取消成为行业现状,原来一直在行业中掌握话语权的卫品企业被推到了无布可用的尴尬境地。
1—2月,中国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口罩成为全民必需品。而伴随着国内口罩的短缺,全国口罩生产快速立项,快速审批,引进设备扩大产能,许多卫品行业也纷纷在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下紧急转产口罩类产品。虽然1月底疫情爆发后,许多非织造布厂就已经转产到利润较大的口罩行业,但因为卫品行业历来有节前备货的习惯,加之春节期间的封城闭店、员工春节放假等原因,对下游的厂商影响不大,口罩需求恰恰弥补了卫材需求的不足,此时需求短缺更多的体现在口罩设备和核心材料熔喷布上。
进入3月份,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卫品企业逐渐复工复产,妇女节做为卫品销售的黄金季,也使节前库存得到消化。但疫情却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散,使国外口罩需求接力国内需求,且成倍增加,形成天量。与之前国内需求不同,出口订单以KN95或N95口罩为主,相较三层平面口罩,不仅纺粘布用量多,而且还需要用热风布(热风棉)做为填充物。一边是复工的卫品市场,一边是春节期间的口罩设备逐步交付后的产能急剧扩大,两种因素的迭加,使熔喷布之外的纺粘布和热风布也变得炙手可热,从1万~2万元/吨,逐渐被炒至十几万元/吨,至此,卫材行业整个产业链开启了疯狂模式。
由于特殊时期口罩的刚性需求,口罩行业利润丰厚,加上订单交期压力,许多口罩厂商为完成订单不计成本抢货,而之前一些炒作熔喷布的人也转而暴炒热风布和纺粘布,客观上推高了产品价格。4月以来,卫材市场已从非织造布货源短缺发展到ES纤维材料断货,ES纤维从半月前的1万多元/吨被炒作高达8万~10万元/吨,而纤维原材料PE和PP料也成了当下许多人囤积居奇的新宠。
巨大的需求、诱人的暴利,使卫品产业链上的企业纷纷转战口罩产业链,致使卫品行业不仅价格上没办法承受,而且无货可买,许多企业库存告急,纷纷停产,这无异于粗暴打破一直以来卫品行业的平衡。整个产业链上各种原材料价格混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不仅对卫品行业造成了冲击,也给口罩产品质量埋下了隐患,尤其是许多小企业用工业纤维4080等低熔点纤维用于口罩热风棉的生产,使口罩在商检时面临巨大风险。
综合以上显而易见,此次卫材风波虽然源于新冠疫情这个“黑天鹅”事件,但其对卫品行业的冲击和影响是深远的,也不乏以下令人思考的地方。
对于卫品行业而言,通过当下卫材市场的风波,可以更真实的审视企业的供应链;通过疫情这块“试金石”,可以更深层次的检验原有的供应商。能够正常的看到,在这次风波中受影响较小的,一是上下游产业链较为完善的企业,二是上下游合作深入,供应商口碑信誉佳的企业,这无疑会成为未来企业产业链重塑的重要方向。
协会要加强和倡导行业自律,带领企业恪守道德底线和契约精神,规范行业秩序,引领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协助上下游企业对接,让那些扎根做卫品和卫材的企业强强联合,实现未来发展的共赢。转产口罩布没什么过多的技术难度,对那些坚持在做卫材或把大部分产能保证市场供给的卫材商而言,现实利润的损失是显而易见的,之所以坚持,是对行业的责任和对未来的信心,如果他们今日的付出未来能得到下游卫品厂商的理解和支持,形成良好的合作,相信再一次的风波来临时,行业会有更多的企业坚守初心,共同维护行业的稳定发展。
对行业内供应商开展信誉调查,加大对此次风波中还坚持做卫品材料企业的正面宣传,对风波中恶意对卫品企业断货以及其他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供应商,建立污点名单和评级机制,让不良企业远离卫品行业的产业链。
总之,疫情仍在蔓延,市场虽然仍不明朗,但随国家有关部门展开的对熔喷布的专项整治,市场已从几天的疯狂逐渐回归理性,随着慢慢的变多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联手自救,相信卫品行业的未来依旧光明。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