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类制造业”的子类“C28化学纤维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C28化学纤维制造业”-“C282合成纤维制造”-“C2822涤纶纤维制造”。
2023年公司正在申请“年产22万吨再生有色复合功能型纤维项目及制品项目”的环评,并于2024年2月28日取得无锡市行政审批局的批复,批复文件号“锡行审环许[2024]1015号”。
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公司掌握废旧PET聚酯物理化学回收法核心技术,在物理回收法的基础上加入以化学方法提升废旧PET聚酯熔体品质的技术,通过在生产中除去杂质提升原料粘度,明显降低了物理回收法中原料特性粘度的损失,同时明显提升了制成品品质。目前再生涤纶短纤维产品所使用的原料最重要的包含回收PET瓶片、泡料,泡料主要来自于化纤公司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浆块废丝、纺织服装类公司制作时的边角余料等,与回收PET瓶片相比,泡料价格低、杂质多、特性粘度差。行业内企业间由于技术水平差别,生产同等级产品所需的瓶片、泡料配比存在比较大差异。公司通过研发技术,突破并掌握了泡料类再生原料的均质、除杂、增粘的核心技术,提高原料中泡料的使用比例,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掌握一种低熔点再生共聚酯的制备方法,可获得色泽良好的结晶性低熔点再生共聚酯,所采用的催化剂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无需将催化剂从解聚产物中除去便可用于再共聚,大幅度的提升生产效率。
公司拥有国家专利164项,参与制定了《纤维级循环再利用聚酯(PET)泡料》、《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涤纶)行业绿色采购规范》、《再生有色粗旦涤纶短纤维》等行业标准。2017年11月,公司参与共同研发的“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被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评为“全国循环经济技术中心”;2018年12月,公司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公司坚持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不断采用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被批准设立江阴市院士工作站、全国循环经济技术中心,2015年8月,公司被中国化学601117)纤维工业协会、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认定为“国家再生有色纤维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2017年3月,公司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评为“2016年度全国化纤行业应用创新企业”。
公司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物理化学法再生聚酯纤维高效柔性化制备技术,负责再生聚酯纤维制品高效液相增粘匀化、再生聚酯短纤维纺丝成型等物理化学法再生聚酯产业化关键技术。
通过多年人才教育培训与建设,公司的开发团队已经锻炼成为了一支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业研发队伍,形成了完备的研发技术体系,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同时,公司还与东华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在数据资源共享、项目开发合作、人才教育培训、检验测试、技术分析论证等多个角度合作,以逐步提升研发工作的成功率。
公司一贯秉持依靠新产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战略,坚持产品的优、新两个方面的领先,形成了以高品质、多品种、可定制为核心的产品的优点。公司产品定位于差别化、功能型,产品系列丰富,满足水利、公路土工用布、地毯、隔音材料、汽车内饰、纺织服饰等多领域需求。
公司生产的再生聚酯纤维具有功能型、高品质、全色谱、色差小、色牢度高等特性,并通过GRS、SGS、INTERTEK认证。经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鉴定,公司汽车内饰用再生聚酯有色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土工用粗旦再生有色聚酯纤维制备关键技术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的质量优良。2016年12月,公司子公司恒泽科技纤维纺织原料、纺织纤维等产品上的图形商标(注册证号:12175357)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江苏省著名商标。
公司顺应国家“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的政策导向,坚持“变废为宝、绿色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绿色环保经济发展道路,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低熔点涤纶短纤维等基本的产品均具有环保友好特征。2016年3月,公司取得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颁发的“全国化纤行业‘十二五’最具社会责任先进企业”,2017年3月,公司取得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颁发的第一批“绿色纤维认证证书”。2023年,公司先后获评为江苏省“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工厂”。
公司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将上游废旧PET原料回收利用,有利于解决废旧PET聚酯难处理问题、有利于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有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实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绿色发展”。另外公司基于原液着色工艺生产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可以省去印染工序,避免产生大量的印染废水。
公司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产品在下游应用过程中消除了传统化学黏胶剂使用带来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减少挥发性有机物产生和排放,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制造业绿色化水平。
公司拥有一支优秀、稳定的管理团队。公司主要管理小组成员均具有多年的涤纶纤维行业经验,其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泽新先生在本行业从业20多年,从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到产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再到企业管理流程都有着深入的理解和丰富的心得;主要管理团队的经验使得公司能够准确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同时进一步探索技术工艺细节,从而保持在行业内的市场领先与技术领先优势。
2016年12月,公司被工业与信息化部列入第一批《再生化学纤维(涤纶)行业规范条件》生产企业名单。凭借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在客户群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2018年3月,公司被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评为“2017年度全国化纤行业品牌质量先进企业”。2017年11月,公司参与共同研发的“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8年12月,公司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近年来国际形势持续动荡,全球地理政治学冲突、国际贸易摩擦、高通货膨胀等诸多挑战的存在,使得全球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较多不确定性。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不断发力,促进经济运行恢复及市场供给需求的稳步改善,经济基本面持续回升向好。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充分的发挥IPO募投项目产能占领市场、丰富产品类型、开发新产品及新客户,保持公司生产经营稳定运行。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提高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生产线柔性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通过开发差异化、功能型涤纶短纤维新产品及非织造布产品提高盈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从而在面对市场不利变化时能够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合理的安排生产,规避局部市场的不利风险,提升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公司面对市场的变化,积极应对,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加大研发新产品、加大公司出口力度,开发新客户等一系列措施,来提升整体效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592.74万元,同比增长8.51%,净利润13,704.07万元,同比增加76.58%。
公司根据行业发展、市场变化等情况,充分的发挥现有优势,优化产业体系、客户结构和产品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比较有效措施:
公司顺应国家“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坚持“变废为宝、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和“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思路,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驱动力,注重技术与市场、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以市场需求引领研发技术的方向,通过技术研发逐步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通过产品创新丰富公司产品品种类型,开拓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和低熔点涤纶短纤维的新应用方向。在开展应用型研究的同时,也注重开展机理性研究等前瞻性研究,利用目前与东华大学建立的合作平台,逐步加强产学研结合与知识产权保护,为公司发展奠定基础,探索方向。通过持续的产品、技术创新,巩固和加强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的利用IPO和可转债两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建生产设施的机会,从生产设备、生产的基本工艺等方面,加快新工艺、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速度,探索化纤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工厂的实践路径。2024年,公司将继续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年产8万吨功能性复合型特种纤维技改项目及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8万吨/年(二期)项目,逐步加强产品研制及生产能力,为未来公司的产品升级与拓展提供持续的支持与基础。同时,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产为契机,公司将逐步提升差别化功能型产品生产能力,不断依据市场需求开发并生产新产品,以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与附加值。
公司目前在涤纶纤维领域已经取得了有色、异形、低熔点等功能纤维的产业化应用,并在耐腐蚀、抗老化、抗氧化等方面取得了技术进展。未来三年,公司将结合生产技术开发计划,着手研究更多专业应用领域的差别化功能型涤纶短纤维。
公司专注于主业经营,主要生产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和涤纶非织造布三大产品。
1、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工程用纤维拥有非常良好抗拉强度、抗变形力、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抗虫蛀、渗透性好,在工程中起到隔离、排水、加筋、防护等作用; 地毯用纤维坚固、耐用、抗皱,洗后极易干燥,耐酸耐碱性能优,抗霉菌和虫蛀;汽车内饰用纤维合成性优,抗撕裂强度高、易于清洗,回弹性、抗褶皱性和耐高温性较好;服饰用纤维具有色谱全,色牢度好,颜色深浅可调,抗菌性、耐洗性良好等优点。
2、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低熔点涤纶短纤维优异性能的基础在于皮层的低熔点聚酯和芯层常规聚酯间的良好相容性,纤维在较低加热温度条件下可保证皮层熔化而芯层仍保持物理结构,冷却后在无任何化学粘结剂的基础上提供良好粘连作用,具有高黏结强力、低热熔黏合温度、快速黏合、剥离强度高等特点,既保持了主体纤维特性,又能获得高孔隙率及回弹性的宏观结构。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在下游应用过程中消除了传统化学黏胶剂使用带来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减少挥发性有机物产生和排放,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升制造业绿色化水平。目前,低熔点涤纶短纤维正在慢慢地替代家纺行业、汽车内饰行业等使用的传统化学黏胶剂,目前尚未有其他替代低熔点涤纶短纤维的产品出现。相关下游产品形式主要为与其他纤维混合经过非织造加工形成硬质棉等,大量应用于服装家纺、家具、汽车内饰、医用卫生等领域。公司依托再生涤纶纤维领域的业务优势进入低熔点纤维领域,于2018年12月建成年产22万吨功能型复合低熔点纤维一期项目。公司低熔点纤维二期项目为IPO募集资金项目之一,于2021年9月完工试运行,完全达产后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年产能达到22万吨。
3、非织造布具有独特的结构,生产的基本工艺灵活,生产流程相对较短,通过后续各种整理工艺能够生产出具备各种功能性特点的产品,应用场景范围较广。纺粘非织造布特点有:高强度,具备比较好的拉力强度;拥有非常良好的耐热性、耐老化、抗紫外线、延伸率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透气性;抵抗腐蚀能力较好,对酸及一般非极性有机溶剂有较强的抵抗力;无毒、耐微生物、能防蛀、不受霉菌等作用。鉴于非织造布的特殊结构和优良的性能,其应用于服装行业、汽车内饰行业、土工建筑工程行业、医疗卫生行业等。
公司始终注重研发技术投入,每年均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升级和新产品研究开发,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众多高新技术的相关认定和荣誉,先后取得“国家再生有色纤维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2016年度全国化纤行业应用创新企业”、“绿色纤维认证证书”、“全国循环经济技术中心”等资质荣誉,2017年 11月,公司所参与的“废旧聚酯纤维高效高值化再生及产业化项目”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公司继续保持与东华大学的产学研合作,2023研发费用支出9235.58万元。
目前公司已拥有一批长期稳定的国内外客户。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客户开发力度,尤其是国际客户的开发力度,在此基础上,注重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加强销售渠道对客户需求的信息收集、分析、管理的能力,准确把握客户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客户数量和满意度的同步提升。
1、加大营销队伍的建设力度,拓展营销渠道,以目前形成的山东、江浙销售区域为核心,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核心区域销售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对国内外其他区域的开发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网络。
2、树立品牌形象,在不断提升公司产品质量、加大生产和出厂各个环节的质量检测力度的同时,注重公司品牌形象的树立,使公司成为再生有色纤维和低熔点纤维领域的领导者和标杆企业;公司目前已成为经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联合认证的“绿色纤维首批认证企业”,公司及下属全资子公司“江河牌”被评为无锡知名商标;“恒泽图案”被评为江苏省著名商标。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的管理要求也将不断提高。报告期内,公司注重提升自身内部管理水平,以与不断成长的规模相适应。公司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体制,实施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明确岗位职责,落实管理职责;结合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和企业业务流程特点,进一步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监督中的作用,确保公司经营合法,资产安全,财务合规。
公司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工作,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以现有团队为基础,以内部人才培养为主要途径,保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加强引进高端专业人才,通过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公司将进一步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退出的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公司顺应国家“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导向,坚持“变废为宝、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和“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思路,以目前在涤纶纤维及其制品领域所取得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为基础,坚持扎根于绿色涤纶纤维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充分发挥产品、客户、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实力,积极探索行业发展的新趋势,成为技术领先、管理规范、客户满意的绿色涤纶纤维新材料企业。
公司将以持续的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注重技术与市场、技术与生产的结合,以市场需求引领技术研发的方向,通过技术研发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产品创新丰富公司产品种类,开拓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产品和低熔点涤纶短纤维的新应用方向。
在开展应用型研究的同时,也注重开展机理性研究等前瞻性研究,利用目前与东华大学建立的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结合与知识产权保护,为公司发展奠定基础,探索方向。通过持续的产品、技术创新,巩固和加强公司在行业的领先地位。
公司将以高质量高效率满足客户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导向。公司的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公司将加强对客户行业的研究,加强对重点客户的全方位维护,加强对于潜在客户的探索,通过持续的跟踪与交流,把握客户需求变化趋势,通过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契合客户的潜在需求,以更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在2024年的经营目标是:认真实施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以此为契机,使公司的生产规模、技术实力、研发水平整体再上一个新台阶,实现公司的跨越式发展。
公司将进一步加强再生有色涤纶短纤维和低熔点涤纶短纤维生产技术研发。一方面,公司将以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22万吨功能型复合低熔点纤维项目二期”为契机,加大对低熔点涤纶短纤维工艺技术与应用的开发,拓展对再生原料的应用领域,实践化纤循环经济,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公司也将充分利用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建生产设施的机会,从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加快新工艺、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速度,探索化纤行业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工厂的实践路径。
公司将充分利用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的机会,从研发、生产两方面不断提升生产技术水平,以结合涤纶纤维制造的特点,加强原料应用能力,同时也为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奠定基础,从而巩固并加强公司在工艺技术方面的优势。
公司将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成国际一流的产品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强产品研发能力,为未来公司的产品升级与拓展提供持续的支持与基础。同时,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投产为契机,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差别化功能型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并生产新产品,以提升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与附加值。
公司目前在涤纶纤维领域已经取得了有色、异形、抗菌除臭、低熔点等功能的产业化应用,并在耐腐蚀、抗老化、抗氧化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未来三年,公司将结合生产技术开发计划,着手研究更多专业应用领域的差别化功能型涤纶短纤维。
目前公司已拥有一批长期稳定的国内外客户。公司将逐步加强客户开发力度,尤其是国际客户的开发力度,在此基础上,注重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加强销售渠道对客户的真实需求的信息收集、分析、管理的能力,精准把握客户的需求和潜在需求,实现客户数量和满意度的同步提升。
1、加大营业销售队伍的建设力度,拓展营销渠道,以目前形成的山东、江浙销售区域为核心,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核心区域销售规模的基础上,加大对国内外其他区域的开发力度,拓展营销渠道,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网络。
2、树立品牌形象,在不断的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加大生产和出厂所有的环节的质量检验力度的同时,注重公司品牌形象的树立,使公司成为再生有色纤维和低熔点纤维领域的领导者和标杆企业;公司目前已成为经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和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联合认证的“绿色纤维首批认证企业”,未来将不断加强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形成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经营道路。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的管理压力也将明显上升。公司将不断提升自身内部管理上的水准,以与不断成长的规模相适应。公司将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加强内部管理体制,实施扁平化的管理模式,明确岗位工作职责,落实管理职责;结合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和企业业务流程特点,进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上的水准;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上的水准,建立健全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约束机制,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监督中的作用,确保公司经营合法,资产安全,财务合规。
为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公司格外的重视人才建设工作。公司将以现有团队为基础,以内部人才培养为主要途径,保证公司人才队伍的稳定。依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适当加强引进高端专业人才,通过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公司将加强完善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退出的管理机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化管理,全方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Open AI发布实时响应的GPT-4o AI模型 国产手机AI语音助手能赶上吗
国联证券拟购买民生证券100%股份 北京利尔、索菲亚和时代出版同日公告拟认购国联证券新增发A股股份
已有61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3556.36万股,占流通A股14.55%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74元。多头行情中,上涨趋势有所减缓,可适量做高抛低吸。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股东人数变化:2024-05-10显示,公司股东人数比上期(2024-04-30)增长400户,幅度2.15%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